八仙小说网 - 经典小说 - 大魏王侯在线阅读 - 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机构

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机构

    “再下来是在澎湖招募新卒,陆续招满五六营,在南安等地再招三营或四营,凑起九营新卒。新卒至东藩编训,原本的六营新卒,陆续调到澎湖充实水师,将南洋水师真正拿到手中。忠字营和义字营调至东藩来防守,同时帮着整训新卒。”徐子先看着众人,缓缓道:“人心,防御,防疫,这几件事都是最为要紧关键之事,逐一做好,可保人心稳定,不具突至外敌,不会有内部不稳之事……”

    傅谦抱拳道:“还有水车营造,砖厂,木厂等工厂营造,也不能轻忽。”

    李仪道:“牧场选址已经快完成,外围烧荒,内部驱蚊之后,我打算将挽马放一批进去放牧,先看看成效再说。”

    孔和道:“诸多开销,用度,人员造册,还有工具领用,牧畜管理,诸事都要用早点确定规矩,体系,要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,另外帐目要有复核,监督,不能只放在我一人之手,也不能只放在我的那些部下吏员之手。”

    众人俱是抬眼看向孔和,这人却是神色平淡,似乎是在讲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。

    徐子先对孔和的人品,能力,都是十足相信。

    昌文侯府交接过来的物资,铜钱,俱是给孔和负责,诸多的用度开销,都是将钱放在孔和手中,然后从孔和手中再放出来。

    因为此前有杨英明的教训,所以帐目管理相当严格,孔和也是不负所托,其经手的账目都是十分清楚明白,所有人也相信其不会从公中帐目中私拿一文钱。

    但孔和自己认为这样不妥,首先名实不符,其次办事都是他和一些吏员,人手不足,恐怕长久了掌握钱财大权,人心会发生异变。

    另外就是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复核查察帐目,核对物资,这也是一件要紧的事。

    事实上孔和认为,不光是民用的账目,还有军用,水师,这些账目都是要经过复核,包括民们在内,也要接受督查。

    但孔和也没有将这事揽在自己身上的打算,武官和军人宜用军法,也不适合被外人将手伸进去,这一点来说,孔和也是相当明智。

    “孔玄平说的很是。”徐子先看一眼方少群,见对方脸上有若有所思的表情,徐子先知道孔和的表现也是令方少群微有失神,这样也好,免得其因为智略出色而变得更加狂妄。

    “此次召集会议,”徐子先道:“就是打算梳理建立侯府的军政两道,使名实相符,增加侯府的管理能力,此前不管是侯府,或是团练,官吏数量不多,也是因为侯府无事可做,而团练也以军务为主,并不需要管理民政之事。况且,福州有各大衙门在,也不容我们逾越。现在侯府至东藩,岛上居民皆为侯府的官户……说句过逾的话,这里是天高皇帝远的所在,我们也不必太守规矩了。”

    在场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安,只有傅谦挪动了一下屁股,陈长年的眼帘垂了一下,又很快抬了起来,眼神仍然坚定而明亮。

    林九四这个匠作博士不在,否则他的表现应该是与众人一样,坚定而从容。

    人们已经习惯了追随徐子先,听从他的指令而不做任何怀疑。

    “人的头脑是机枢所在,手臂,胸腹,腿足,俱依头脑指令而行。所以朝廷会有两府,两府,朝廷之头脑。宰执,也是头脑意志的显化。”徐子先笑了笑,对众人接着道:“我们当然不够资格成立政事堂,要是叫人知道了,一则是笑话,二来我怕天子会不顾一切派来禁军……”

    众人闻言会意,俱是微笑起来。

    南安侯府肯定要自设官职,机构,甚至军队名目。

    但一定要在朝廷能接受的范畴之内,超过一定的范畴之后,可能会使得朝廷难以忍受,崇德天子原本就对徐子先十分忌惮,是以将他扔在这荒岛上指望徐子先在东藩耗尽心血精力,最终还是一个失败。

    如果徐子先太过锐意进取,最终弄的崇德天子忍无可忍,怕是会触发不可测的后果了。

    “我们的核心就不叫政事堂中书省了……”徐子先沉吟着道:“过往古称也用不得,新起名目,就叫秘书阁好了。秘书阁之首,为秘书阁左辅,副手便是右辅,下设枢机房,掌枢机,文书,档案,军令布达等。再设吏房,掌侯府下官吏档案,任免迁传诸务。并设学房,刑房,兵房,工商房,税务审计房,凡侯府诸务,皆由秘书阁佐辅于我施行。”

    众人皆是会意了,秘书阁其实是变换名目的中书省,政事堂。

    但与中书堂不同的就是,看起来侯府更重视工商税务等务,专门设了一房,并没有礼部和户部的对应,应该是在现阶段并不需要。

    但审计房和学房,却是不知道何意?

    孔和是直率的人,当下不懂便问,拱手向徐子先请教。

    “学房是我打算将海学,兵学和农学,工学,商学,算学,还有正学都囊括一处,因材施教。由侯府出钱出力,设小学部,中学部两部,凡有志于学,愿意令子弟读书的,都可以入小学部,可以学做水手,军人,可以学技术,咱们各个工厂优先录用,也能学算学,商学,出师之后到咱们自己的商行当伙计,学制从一年到三年不等,伙食全包,学费也是全免

    ,但优先要给咱们立契签押,学成之后,需得给咱们南安侯府效力三年到五年不等。中学部就是深造了,比如学水师海战的,从小学到中学需得五年左右,出师之后,直接授给从九品武职,学工商算学的,可以直接当掌柜。想从正途出身的,由得他自己去考秀才,举人,考中进士也是替国家栽培出好人才来,我们并不亏。”

    “君侯的意思,是要大兴学校了?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徐子先坦然承认道:“我们地处荒僻外海,如果只搞个书院,学院,任个山长,怕是吸引不到有名望的人到东藩来。只有成立学房,有教无类,将岛上所有的少年蒙童和三十以下有志于学的,统统纳入学校之内,这样的话,才有可能将名士引来,我东藩才会继续陆续吸引人才……”

    这算是一个相当大的决断,徐子先事前也没有和众人商议,但和设秘书阁并各房的决断一样,这个决定不会有人反对。

    对侯府内部的人来说,到东藩之前都是心有疑虑,会考虑再三,甚至到现在还没有接来家属的也是很多。

    这样的前提下,怎么吸引更多的才智之士前来,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方少群目光闪烁,他只是提醒了南安侯要吸引吴时中前来,倒是没有想到,一夜之间,徐子先就做出了这么大的决断。

    有教无类,由小至大,整个东藩将建几十座大小学堂,无偿免费给所有向学者提供学习的场地和教师,提供教材,食宿,这毫无疑问会使整个东藩再无一个文盲。

    这也是大魏太祖开国时曾经的设想,后来因为国力不足,也因为后继者没有这方面的决心,导致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搁浅下来。

    就算这样,大魏的识字率也远超前朝,如果一直施行太祖的计划,不说百分之百人人识字,但做到大部份人识字还是相当可能。

    如果南安侯府能做成这件事,对很多大儒,名士,包括才智之士,都会是一个明显的信号,南安侯雄心勃勃,并且做事遵循太祖之道,不吝惜钱财,徐子先和南安侯府的形象将会有一个明显的拔高。

    当然,这个计划也是耗资巨大……到年底东藩岛上会超过十万人,幼、童和有意入学的可能有几千人,学校要雇佣大量的教师,购买大量的教材,耗费钱财初始就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,此后一年最少得花费几万贯。

    这个投入,在现在的南安侯府来说,将会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。

    “在下没有意见。”孔和却是第一个表示赞同的,他沉声道:“下官为吏时,尝叹息很多农人百姓大字不识几个,无法熟习本朝律令法条,乃为jian吏所蒙骗欺侮,甚至识字者cao控舆论,影响法司,吏员则世代为吏,上下沟结渔rou乡里,很多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,若百姓知道律令和朝廷诏敕,则地方官员和滑吏根本无从收取。君侯虽然要花费不少,但这件事做得对,在下完全赞同。”

    李仪点头道:“若人人识字,能读书明礼,熟知律令,邸抄,可以看报,则世间要少很多莫名其妙之人,多一些守礼,懂法,知耻的君子,是以花费再多,也是值得。”

    陈佐才等人亦是发言赞同,秦东阳等人当然也无话可说。

    徐子先倒是没有想到,成立学房搞免费教育居然这么容易被众人赞同和支持。

    虽然他的威望和在侯府说一不二的权势完全可以强势推动,但如果有部下的赞同和真心支持,做起事来当然是事半功倍,不支持和支持,肯定是不同的效果和结果。

    在颇感欣慰的同时,徐子先也是由衷感慨,可能放眼天下,也就是大魏,其实也就是华夏历来最重教育。

    此时的欧洲和阿伯拉,知识应该还是被贵族和富商们把持着,在印涮术广为流传,造纸术推广,活字印涮出现之后,教会,贵族,富商对知识的掌控才逐渐放松和失控,人们能看书,学习,思索,这样社会才出现活力,出现不同的杂音,这样才能推动学识的流通和传递,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科学的体系当中。

    技术只是科学的载体,哲学才是科学出现的土壤。

    所谓文艺复兴,就是民间出现了更多的声音,人们从盲信趋于理性,所有人都希望获得更多,希望能改变更多,在这种基础上,才会有出海的航海家,更多的财富,更多的机会,需要更多的技术改良和革新,然后才会有全球贸易与军事革命,接下来工业革命才会顺理成章的出现。

    华夏有重学识的传统,但华夏和中世纪的欧洲一样走了歪路。

    中世纪是学术控制在教会手中,而华夏则是从汉之后,明儒暗法,儒家的学识和法家治民的手段为集权制的皇朝效力,儒家学说用来维系人心,法家集权和驭民术用来做实际的统治基础。

    徐子先现在认为,大魏太祖很多事做的都很对,否则大魏不能抗击巅峰期的蒙古和契丹,党项等异族。

    但太祖做的不对的就是没有改变集权皇朝的本质,没有提供更多的思路,没有改变外儒内法的本质。

    所以天子还会集权,时间久了,大魏还是会成为一个扁平化的集权王朝,中枢会越来越腐败无能,地方会越来越穷困乏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