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仙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女帝生涯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47

分卷阅读247

    ”

五日后,广平元年的殿试在期待中开始。陆诏跟随着人群走进御和殿。

叶明净坐在帝王宝座上,头戴十二根冕旒的御冕。晶莹的玉石遮住了她面幻莫测的容颜。大殿中偷看的士子们眼露失望,龙座上只能看见一堆华服和一顶华丽的帝王冠冕。唯有半个光洁的下巴可以用来遐想里面绝世的容颜。

众人入座后,叶明净手一挥,内监们在殿侧悬挂上这次的试题。

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”非常中规中矩的题目。众贡士们松了口气,纷纷磨墨下笔。

堂上的几位阁老和三个考官也松了口气,今次科考的试题有两条问题特别尖锐,他们心里一直拎着。就怕年轻气盛的皇帝想搞变法。天下平稳不易,这乱子出不起啊。

陆诏心头暗叹。女帝的这个题目,看似中正平和,实际则暗藏杀机。要做到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,除了民间教化外,朝廷还需要有大量的钱财调拨。钱从哪里来,从税收里来。真是……

他按下心神,端端正正的书写。

最后一人交卷,主考官林珂现行阅卷。他看完一份,书写上自己的评价,交给副考官,副考官也是写上各自的评价,转交廖其珍,其后再在剩余的人手中传阅,每人都需给评价,最后才落到叶明净手上。

叶明净看了几份卷子,笑吟吟的问众考生:“朕有一问,众卿可各自酌情回答。”

清越的女声回响在宽广的大殿。众考生精神一振。心知肚明,刚刚是笔试,现在这个就是面试了。人人打点起了十二分精神。

“诸卿在卷中书描写的祥和盛世令朕颇为心动。”她取出一份卷子,“人不独亲其亲、不独子其子。孔子的话引用的倒是不错。只是,倘若这一地之处,人人都只一日一餐度日,身着麻衣褴褛。又该如何保证年老无依者有所养,年幼丧亲者有所育?这位考生呢,你来说说看。”

一位相貌堂堂的男子站了出来,不卑不亢的道:“此地民生如此贫瘠,当先治贫为重。或是土地不丰,或是荒年遭灾。总需使得民众生活有所保障,方可实现大同之世。”

“说的好。”叶明净轻笑,“只是若是一县之良田历年总在减少,百姓生活愈发困苦。卿以为该如何呢?”

垂着头的陆诏轻轻闭上了眼睛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…………无脸的我……

第169章殿试(下)

“这官者,当首重民生。广开良田……”一殿之上,好些人在侃侃而谈。叶明净的表情谁都看不见,只能从专注的神态上判断她正在认真的倾听。

实际上叶明净这时心里正在骂,骂这帮纸上谈兵的滑头。说了半天全是空话。听着好像个个都是栋梁的样子,她敢保证,这里面没一个人知道如何从土质,气候,灌溉,各类农作物的生长期上来判断一片土地到底种什么最合算,如何种能得到最大的效益。

不懂不要紧。她招的也不是农科学家。问题是你不懂就不要装懂好不好?而且她刚刚明明就说了“良田历年总在减少”。这帮家伙怎么没一个人提一句了?不是说当臣子的都的揣摩上意的么?你们自己看看,合格吗!陆诏呢,这家伙是不是打定主意不开口了?

“陛下,学生有一言。”人群中传出一个沉稳的嗓音。众贡士下意识的侧开身体。说话的人显露了出来。

此人一出现,众人就不自觉的赞叹一声,好相貌!只见他一身浅蓝色长衫,镶墨蓝色认缘,面如白玉,发如乌墨,眼若星辰,朗朗而谈:“陛下适才所言‘良田历年总在减少,”学生听了深为忧虑。良田税收,乃是国之根本,年年减少。如此一来,百年之后,我大夏竟无可用之田地了……

叶明净呼了一口气,心说你总算出来了。

在一边给内阁挥笔记录的薛凝之诧异的抬头,这人竟是陆诏?怎么说这样的话,疯了吗?不对,陆诏不是这么鲁莽的人。他若有所思的转头看向叶明净,十二根冕旒后面,女子的面容忽隐忽现。

陆诏的言词并不激烈,却句句影射官员们失职忘本。没几句后,他话锋一转:”学生一界书生,见识浅薄,今日斗胆妄言,盖应忧心我大夏百多年江山,既已发现忧患,难道还将此忧患留于子孙后代吗?亦或子孙后代愁苦于良田数目之时,追溯前缘,知晓竟是由广平年间开始。学生想起彼时情景,心下惭愧,不能解忧患于初发之时,是为无远见……“语声怆然,开始打悲情牌。

陆诏的策略很简单,直接将后果铺陈开来给你们看,上医治未病,真到了土地兼并严重的时候,再整治也不是不可以。只是那时一来闹的动静就大了。叶明净今年才十七岁,不出意外的话,这个忧患一定会在她的任期内爆发。现在的内阁四人到那个时节或许已经退休致仕了。倒霉的那一届的内阁。可但凡官员,谁不会推卸责任?陆诏给了在场的众贡士们一个思路。

可以预见,未来的内阁阁老一定会在这些人或是下几届当中产生。当朝廷遇到土地隐患爆发的时候,那一届的内阁就有了推脱的借口。

他们可以说这危机是从广平元年开始的,不是我们无能,实在是在很久以前就有病了啊。当时的内阁阁老们不愿治。到我们这时,病才爆发出来,我们有什么办法,责任不在我们。

而女帝是一定会赞成这种言论的。因为只有这样,她的政治才没有过失,过失是广平元年的内阁。广平元年朕才十七岁,刚刚登基,还不是阁老们说了算么。缺乏远见,任凭危害社稷的祸事蔓延,这样一来,这国上位阁老一生的政绩和清誉全都毁了。史书上也会有记载。

这个问题,陆诏不提也就罢了,他既然在新皇登基第一年的殿试上提了。史官就一定会记载。到时就明明白白的证据,在座的新进贡士们也不是傻子,只要日后有关于土地兼并的问题爆发,他们第一个就会想起今天,可想而知,他们会理所当然的将责任推诿。

内阁除非有动作,如果什么都不做,尽早一天会引火烧身。告老还退休都没用。

很典型的陆氏风格,不和你们谈什么大义,咱不是愤青,他直接从切峰利益下手,动用威胁。

机灵点的考生已是一脸若有所思,方敬气的胡子差点没被吹飞,董学成大吃一惊,由于有几分远亲关系,他是知道陆诏这个人几分的。他在殿试时能来这么一出,就一定是有天大的好处,会是什么好处呢?